一、更名大学
2020年教务处工作以更名大学为主线,按照《更名工作实施方案》既定要求,集中精干力量、压实责任到人,加快工作节奏、保证工作质量。全面细致对照大学设置标准和国家、省工作安排,突出创新亮点,补足差距短板,配合“更大办”最终实现更名中医药大学。
二、“双万计划”
1.强化一流本科专业建设。主动适应医学新发展、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、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,把按社会需求办专业作为前提条件,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,增加“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”,使我校本科专业数量达到24个。完成2020版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、修订、完善和出版工作,并应用于2020级新生。加大10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和中医学专业、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、中药学专业、针灸推拿学专业、护理学专业、康复治疗学专业等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,着重深化内涵建设,提升专业建设质量,建好建强一流专业,打造高素质人才培养支撑载体,继续冲击国家级一流“金专”。
2.全方位全面做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。着力建设24门校级一流课程(含校级精品在线课程6门、线下课程7门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门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门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门),加大对11门省级一流课程(中药分析、中药学、刺法灸法学、社区健康护理等在线开放课程4门;中西医结合内科学、诊断学基础线下课程2门;医学物理学、社区护理学、预防医学混合课程3门;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实践教学课程1门;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、药用植物学实习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2门)支持力度,完善教学文件、丰富课程资源、深化课程内涵,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、创新、挑战度的课程,大力推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应用,冲击国家级一流“金课”。
三、疫情防控
1.全力做好线上教学工作。
在疫情防控期间,复学前所有班级(包括下临床高年级和毕业实习)全部实施线上教学或在线指导模式,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学生学业的不利影响。成立“河北中医学院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工作小组”,组织各教学单位和各附属医院按照教学计划、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,统筹谋划,精心安排,通过网络平台、移动终端等方式认真组织线上教学、在线辅导答疑等工作,做好理论课、实践课、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(设计)的教学安排、在线指导及考核评价,努力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等效同质。
在疫情防控期间,建立“一统三联五行动”的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。一统: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指挥,加强领导,强化督导,做线上教学的坚强后盾并带领全校师生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。三联:教务处、学生处、教师发展(教学评价)中心三部门联合部署,通过搭建“在线教学工作群”和“在线教学咨询交流平台”,认真做好在线教学各项工作计划安排。五行动:教师、学生、督导专家、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全体行动起来,通过建立完善的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,全体行动、全员参与,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,切实做好我校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,提高教学效率、保证教学质量、完成教学任务,真正实现“停课不停教,停课不停学”。
2.认真做好复学后的教学衔接工作
一是复学前充分考虑和掌握线上教学的短板与不足;二是复学后及时通过答疑辅导、强化学习、集中串讲等方式补足线上教学的短板;三是复学后迅速激活教学运行状态,着力做好重修补考、专业调整、学籍异动、大创评审、四六级考试、对口招生考试、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及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。
四、课程思政建设
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。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,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,实现价值引领、知识教育、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。在不同类型、不同性质课程中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、教学名师和团队。加大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的支持力度,继续设立河北中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专项。
五、“新医科”建设
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。以“新医科”建设为引领,促进高等教育创新,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,推动“5+3”为主体的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取得新突破,探索“医学+”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,推动中医药教育传承创新发展。重视医理结合,医工结合,强化实践性、创新性、多学科性、前沿性课程建设。积极参加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,力争中医学、护理学专业并驾齐驱,双双取得三等奖以上奖励的好成绩。
六、教学运行
1.保障教学日常工作的顺畅运行。做好校历、教学任务、课表、教学日历、选修课的编排工作;做好新学期教室的分配工作;做好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;做好实验室信息数据填报及审核工作;做好教师工作量与课时费统计与发放工作;迎接中药学专业认证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预认证工作。
2.保障各项考务工作的顺畅运行。加强网络题库建设,推进教考分离;强化中医思维能力培养,探索中医经典考试改革。做好我校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工作,根据工作要求,加强考官、考务人员、机考保障人员及SP的遴选与培训,调整中医学专业2016级和针灸推拿学专业2016级教学任务,做好考试条件保障。配合石家庄市卫健委,做好石家庄市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(中医类)工作。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考场建设,完成各教室的屏蔽升级、红外听力系统安装和监控设备安装工作。
3.保障教材征订发放的顺畅运行。落实教材征订、到货情况,完成教材入库、分类清点、教材发放等工作。积极参与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高等教育类优秀教材评选工作,力争1-2部教材获评国家级优秀教材。
七、临床教学
1.继续开辟实践教学基地。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,走出河北、聚焦京津、放眼全国,力争开辟实践教学基地2所以上。力争与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、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、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签订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协议;确定1-2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;确定康复治疗学专业“2+2”模式的临床教学实践基地。
2.继续加强临床教学建设。进一步加强临床教学检查,重点检查教学管理建设、标准化教研室建设、理论教学、临床带教、出科考试等工作,以教学检查为抓手,强化临床教学同质化建设,逐步推行“十统一”临床教学管理模式。理顺临床教学党支部工作,支部建在医院或二级学院,健全基层党支部建设。
八、质量工程
围绕“双万计划”,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研究,继续做好教育教学评审工作,力争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00项以上,省级20项以上。强化大创项目质量管理,继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评审工作,力争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00项以上,省级以上60项以上。以项目申请书为依据强化过程性管理,做好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项验收工作,强化教学团队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,促进教育研究课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应用,保障课题落地结果。
力争建立高教研究中心,统筹管理教育教学改革、教学成果评审、教学团队建设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、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等工作,并为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教学建设及教学改革等冲击国家级项目或成果献计献策献力。
九、招生工作
落实医学教育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,再次启动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,为基层输送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。创新招生宣传模式,做好招生录取规划。强化网络宣传力度,在招生宣传工作中做到和中医药文化相结合,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,努力吸引大批优秀考生步入中医药行列。积极适应高考改革“专业+院校”的招生模式。全力做好对口招生考试的7500名考生的缴费、组考与阅卷等工作。
十、制度建设
认真梳理2017年版《教学管理文件汇编》,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,结合学校发展新要求,对《河北中医学院教学工作常规》等18个教学管理文件、《河北中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》等6个临床教学管理文件、《河北中医学院考务工作管理规定》等2个考务管理文件、《河北中医学院普通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》等10个学籍管理文件、《河北中医学院教材管理办法》的3个其他教学管理文件进行全面论证、审定与修订,形成2020年版的《教学管理文件汇编》。
2020年是充满期待的一年,我处全体教职工将以饱满的热情,在工作岗位中,鼓足干劲,互帮互助,将教务处工作干出新水平,绘出新色彩,迈向新台阶。
教务处
2020年2月25日